•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企业服务号

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郑杭生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社会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

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及国家级教材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约300篇。着重研究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迄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有: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在社会学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中位居第三。入选“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505名学者名单。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50名之一。

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理论上建树颇多,先后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学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四论。这四论被认为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在社会学界被称为是东方“社会运行学派”,他本人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社会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

[5-6]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留校任教。

1981----198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以副研究员身份作访问学者,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1984年——受命创建人大社会学研究所,1987年建立社会学系。

1986年----1993年分别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硕士点和博士点,1998年建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1987.9----1997.5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

1994.8----10——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研究和讲学。

1997.8----10——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讲学。

1998.4----1999.1——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担任客员教授,讲学一学年。

2012.11——在浙江农林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2003年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

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讲学活动。

 

生前曾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方面的“七·五”、“八·五”、“十、五”重点课题、“九·五”重大课题。

郑杭生教授毕生奉献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院长。

【沉痛悼念郑杭生先生】社会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九时左右因病逝世,享年78岁。郑老先生曾任人民大学副校长,亦是人大首批一级教授。先生致力于社会学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构建,开创了社会运行流派,影响超越了社会学界。缅怀!

创建时间:2024-07-19 16:43
浏览量:0
首页    院务状况    历任领导    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郑杭生